您可以输入30

基金

您所在的位置:
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黄韬:人工智能投资短期仍有泡沫
 

  对于当下频频传出融资消息的人工智能领域,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黄韬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受资本的青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来自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带来人工智能广阔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支撑技术逐渐成熟,人工智能实现成为可能。不过,从投资角度看,目前人工智能大概率还处在泡沫阶段,投资人还是应该理性对待。具体投资中,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而言,提前布局对投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考验投资人智慧的一道“应用题”。

  两大投资逻辑

  黄韬介绍,谈到“人工智能”,定义上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拥有学习能力的技术,更多体现的是工具属性,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帮助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水平、指导未来决策等。目前一些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比如语音识别、人脸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

  在黄韬看来,人工智能受资本追捧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不同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享经济领域,人工智能一直被很多产业的发展所需要,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刚需”。工业革命以来,各个行业依靠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再次碰到了生产力及生产效率的天花板,各个国家都到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时间点。产业智能化是进一步解决生产力、经济停滞不前等问题的解药。

  其次,支撑技术逐渐成熟,人工智能实现成为可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就是足够的数据与经验,而各行业数据的有效收集及积累已经成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良好数据基础。现在很多企业都完成了核心业务在线化和所有的业务流程服务软件化,甚至完成应用软件的SaaS化。企业可以更低成本积累大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商业决策,最终向实时数据分析,实时智能商业决策演进。

  黄韬认为,从估值等方面看也表明人工智能正处在投资风口,资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较为乐观,不过,整个行业短期内看仍具有一定的泡沫,需要时间消化。人工智能属于技术驱动型,而一项创新的技术从技术诞生到真正产业化,往往需要经历一次泡沫化发展,然后在泡沫出清阶段不断的淘汰整合,存活下来的企业才能代表该项技术真正的大规模应用。

  看好“人工智能+”

  对下一步人工智能投资的热点与方向,黄韬表示,一直以来,资本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更多放在了消费市场,而最近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开始热起来。工业场景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更精准更直接,有效的人工智能代入能极大地改善效率或工艺,包括国外很多百年历史的优秀工业企业,往往最大的竞争力就在长期的数据积累与分析复用。

  “比如江苏的一家制造磨床设备的企业,该企业通过其全国的磨床设备,在数十年间积累了海量的磨削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引入智能磨削学习功能后,每当磨床设备接收到磨削工艺参数要求时,系统会在海量磨削数据中不断智能学习、智能调校,数小时就可以不依靠人工介入达到最佳磨削效果,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黄韬表示。

  黄韬进一步表示,相比较于单一技术深度,未来更关注于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程度。比如AI在智慧医疗、教育、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而言,最先看到技术和应用结合是领先的机会,提前布局对投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考验投资人智慧的一道“应用题”。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证网
基金分红排行 时间范围:
基金名称 分红次数 分红金额(元/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