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获准上报、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开启,对公募基金养老金业务来说,今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作为首批发行基金中基金(FOF)的公司,泰达宏利基金已率先上报了2只养老目标基金。泰达宏利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彦杰表示,养老金第三支柱将带来市场版图改变,养老目标基金是未来趋势之一,除完善默认机制等顶层设计外,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亦十分关键。
培养长期投资理念
在王彦杰看来,目前养老产品投资在国内仍处于萌芽阶段。据统计,亚洲华人中,退休后40%以上的经济来源来自下一代支持,对自身养老的准备并不充分。养老投资强调长期投资,只有依靠长期投资才能收获养老资金配置带来的效益。“当前国内投资者整体投资周期较短,倾向个人操作择时,而养老产品波动率低,在股市下跌时抗跌,股市上涨亦可能滞涨,容易导致客户黏着度较低。”在此情况下,培养长期投资理念是投资者教育中关键一环。
王彦杰认为,除个人税收递延制度外,默认机制建设亦十分重要。以美国为例,默认机制根据个人薪资每年固定提拨,随着年份增加而增加,这对引导投资者规划养老方案具有较强引导性。但是他亦表示,并不是所有海外成熟市场养老投资经验都值得借鉴,仍需根据国情而定。“默认机制早期,提供给投资者的养老产品非常多,但投资者并不清楚如何选择,后期才逐渐鼓励选择特定方向。”
王彦杰表示,在一个美国养老金平台中,随机抽取27万人的投资资料,比较投资者通过默认选项与自己选择产品的10年回报时发现,默认选项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出约2%。“以35年养老投资来看,每年2%的差距导致最终账户资金相差一倍左右。”因此,结合国内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他表示,可直接进入第二阶段,为投资者提供特定选择,而不是提供一篮子产品。
他提到,养老金融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把一个短期的投资观念转换成长期的养老储备的概念,不要过度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第二是打破保守的投资观念,把养老储蓄的概念转为养老增值的概念,投资者应该适度放宽风险承受度,特别是年轻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积极的投资,不应该太保守。第三是要教育投资者提早准备,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
打造多元化团队
面对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巨大市场,泰达宏利基金一直在做准备。据介绍,在养老金投资团队配备方面,泰达宏利目前已有独立FOF部门,人员有资深投研背景,包括养老目标基金经理、量化背景FOF基金经理以及若干研究员。王彦杰表示,“目前团队仍在招聘,希望养老产品管理团队初步实现跨资产、多元资产配置的背景。”除本身成立FOF部门外,公司还专门成立资产配置投资委员会,涵盖国内权益投资、固收投资以及海外投资,从团队自身出发,结合公司内部其他研究资源甚至海外投资资源。此外,在他看来,养老产品属于跨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方式,尤其需要不同资产类别的投资资源。
他认为,在养老产品投研方面强调与外方股东交流,“一方面,资产配置涉及海外市场,投资海外市场能发挥更好的风险分散作用;另一方面,外资股东在全球管理养老型配置超过1100亿美元,养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香港地区排名第一,在养老产品管理方面有较长历史经验。”
实际上,早在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等养老主流产品推出前,泰达宏利就已发行过两只类似的目标风险基金,类似的投资策略、方法已在内部运作了一至两年,这为将来更好提供合适的养老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